新加坡土地面积

时间:2024-03-26 16:52:42编辑:探索君

亚洲四小龙

说起新加坡,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韩国当年并称亚洲四小龙。而新加坡的北方邻国马来西亚,也和泰国、印尼、菲律宾合称亚洲四小虎。

亚洲四小虎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略多于我国香港的一半,人口540多万。然而,它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运、贸易、金融、教育中心。全球每年有一半的海上贸易从新加坡旁边的马六甲海峡通过,其港口每年经手约五亿吨的货运。以城市而论,新加坡的经济实力排名全球第六,而人均GDP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被称为“东方的苏黎世”。

新加坡

新加坡原本作为马来西亚一部分,在1965年被马来西亚国会全票通过驱逐而“被逼”独立。李光耀由一州之长,一夜间,变成一国总理。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当时他在镜头前落泪,诉说其“大马来西亚情结”,说星马两地血浓于水云云的片段,成为经典一幕。但李光耀又随即坚定地向世界宣告,新加坡将不分语言、文化、宗教而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豪言“新加坡会生存下去”。

新加坡地图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9年的评估,新加坡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9个国家当中位列第9,再一步印证当地的整体发展程度已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在东南亚各国中鹤立鸡群。新加坡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活得比大部分地方都要好。

新加坡经济

1960年代的新加坡人,在当时对未来充满彷徨和不安。而这一份彷徨。

示意图

今天,我们来说说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独立后,是如何实现奇迹般崛起的。

新加坡位置图

新加坡的“大马来西亚情结”,只是现实考量

示意图

李光耀没有尝试乞求马来西亚让新加坡“回归祖国”,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当地经济在独立后快速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远远抛离同区其他国家,超过前宗主国马来西亚4倍以上;新加坡拥有区内最负盛名的大学,亦是区内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最蓬勃的国家,同时拥有坚实的炼油、造船、机械等工业基础。

新加坡

事实上,新加坡也不是一直属于马来亚。当英国人在19世纪初开始殖民统治马来半岛时,他们是把新加坡、槟城、马六甲这些港口合组成“海峡殖民地”,与当时的柔佛王朝及其他土邦分开管理。到后来,英国重组马来半岛的殖民地成为马来亚联邦,也没有把新加坡并入其中。事实上,新加坡只有在1963至65这两年被纳入马来西亚版图。

马来西亚

换言之,可以确定的是,李光耀那“大马来西亚情结”并非什么家国情怀,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政治考虑:新加坡这片弹丸之地面积,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内需也极为有限,没可能支撑当地上百万劳动人口的工作需求。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失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就是一个没有腹地的港口,空有航运便利,而没有相应的进出口需求。

更严峻的是,在新加坡居住的民族多样化,有马来人、有华人、有印度人等,各自有其文化传统,故当地从来都没有一个自然生成的民族身份。也就是说新加坡这个地方,确实有可能被民族矛盾及冲突瓦解。

新加坡港口

新加坡土地焦虑:国土太小怎么办?填海造陆!

新加坡国土焦虑

新加坡国土面积太小了,面积仅仅719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大一点的镇。而新加坡刚刚建国的时候面积才581.5平方公里。

示意图

在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一个农民沮丧地思忖道:“我们唯一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土地。如果有足够的土地,我连撒旦都不用怕。”同样的想法肯定也曾出现在李光耀的脑海里,他凭借自己的远见一手造就了新加坡。在担任总理的30年里,李光耀将自己的国家看作受困于与自身面积的斗争的国度。新加坡是一个十分小的国家,而不能照顾自己的国家会遭遇可怕的命运。

“在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新加坡必须变成一只毒虾。

砂石

按照英国习惯,殖民地所有土地均属英国皇室拥有。新加坡在立国之初订立了土地法案,当地称为《收地法案》,新加坡政府当时就大量征收私人土地,兴建房屋卖给当地人。

填海

新加坡大部分地区的海拔不及15米,一个极其富裕又颇具雄心的国家在土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会做些什么?世界其他地方能从这些经验中学到什么?

一艘驳船上运载的用花岗岩磨成的人造沙。

新加坡的土地计划以50年为期来进行,每10年会进行一次总结。到2014年,新加坡土地面积增加至718平方公里,多出23.1%。2016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面积为719.2平方公里。

这些,都是因为建国总理李光耀为了容纳更多人口,大刀阔斧进行填海。现在不少公共设施,以至政府所建的组屋,所用的地都是由填海得来,例如樟宜机场的大部分地方,过去都是海域。

示意图

当然,新加坡的大规模填海也面对过不少争议,例如多年来都被指破坏环境及海洋生态,邻近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亦认为这威胁其领海权益,先后停止对该国出售填海所需的沙石。由于新加坡地势较平坦,填海用的沙石往往需要外购,这严重影响其填海计划。

新加坡

可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新加坡政府多年来力排众议填海造地,加上其以组屋为主导的房屋政策,促使现时80%以上人口得以在资助房屋安居。新加坡还预计至2030年,新加坡土地面积可增777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新加坡还要创造出57.8平方公里的面积。

示意图

种族多元的“弹丸之地”:打造为“国际海洋贸易枢纽”

新加坡船舶动态地图

不过,新加坡却很成功的把这些先天劣势,转化成建构新加坡国民身份认同的上等材料。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很清楚这个地方的最大、且唯一优势,就是它位处全球最重要海上贸易路线之一的要冲。

示意图

于是,他们相信,既然新加坡无法利用马来西亚这个近水楼台,就只能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运用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把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强大经济体,通通转化为自己的腹地,从而赚取比单单依靠马来西亚市场丰厚得多的经济利益。

马来西亚

因此,新加坡政府花了很多心力,为当地打造国际海洋贸易枢纽的品牌。举例说,他们在早年发展新加坡的工业时,都集中资源发展造船、炼钢等与海洋航运相关的产业。他们特意设计一个教育制度,去迎合新加坡发展成国际港口的需要,包括着重于培养国民的英语能力,让新加坡男女老幼,不论是什么种族的国民,都操得一口流利英语,于是新加坡就消弭了他们与欧美先进国家之间的语言隔阂,方便外商与新加坡人合作做生意,或是聘请当地人为他们打工时的沟通。

示意图

他们着重培养国民的实用学识和技术,亦相当与时并进。譬如近年资讯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新加坡政府就要求学生必修程式语言,以迎合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新加坡政府一直拥抱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规管,把税率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并致力把这些特点向世界宣传。这些种种,曾经都是我国台湾、香港的强项,但此消彼长下,世事变幻无常,恐怕未来就是另一幅光景了。

新加坡和香港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又成功创造了另一个奇迹:超越当地民族社群差异的强烈国民身份认同。新加坡突然“被迫”独立,当时的新加坡人自然是晴天霹雳,忧虑这个小港口会从此失去靠山,无法生存。

马六甲海峡

但李光耀和其他建国元老,却把握这个机会,在国民间营造新加坡势孤力弱的气氛,借此刺激新加坡人的忧患意识:

“新加坡人必须不分种族,团结一致,才有活路。

李光耀和英国女王

这种思想,从那时起就植根于新加坡人的思想中,成为新加坡人国民身份认同的坚实基础。而这股随时会“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也成为新加坡人发愤自强建设国家,造就傲人发展成就的推动力。

新加坡填海

高等教育和强制兵役:巩固“非典型强权”

新加坡

即使到现今,新加坡作为亚洲航运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蜚声国际,并经常被拿来跟功能近似的香港作比较,但上述的忧患意识仍然存在,担心当前地位可能会因为国际政治格局变化而失落。

示意图

李光耀生前不时这样那样的警告,一旦国际形势大变,新加坡可以不复存在。但新加坡人又担心要是一面倒拥抱西方价值观的话,会失去新加坡一直拥有的独特性,毕竟这是一个华裔主导的社会,不得不顾及另一边的世界。因而新加坡仍然用各种方法,维持其国民的“爱国情怀”。

示意图

要在弹丸之地、小国寡民当中建构这个“非典型强权”,教育和兵役是两个重要的渠道。新加坡国民还是儿童时,就开始爱国教育,培养他们对新加坡国民身分的认同感,并将国民身分塑造成压倒所有其他民族、宗教、文化身分的第一身分,对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这是殊不容易的。

图为1967年,新加坡第一批国军报到。

1965年底,第一批以色列军事顾问抵达新加坡,协助新加坡建立第一代军队。1967年3月,新加坡国会通过国民服役法令,开始进行适龄青年国民进行登记。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新加坡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与半正规的海军。

新加坡毫无战略纵深,万一遭别国军事侵略,其实完全无险可守,只能依靠美国、澳洲等盟友出兵解救。尽管如此,新加坡仍然实行强制服役制度,所有新加坡男子只要满18 岁,就会被征召入伍两年,其中原因之一,自然是要培养他们不论是什么种族,都要效忠国家的意志,其次也是训练勇武意志。

图:新加坡入伍生与新加坡部队从外面请来,专门剃光头的理发阿姨。

结果,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不断努力地巩固国民身分,总算让新加坡免于因为种族矛盾而撕裂甚至瓦解,并可集中精力,继续走只有这个港口城邦才能走下去的成功道路。假如这不算奇迹,世上还有奇迹可言吗?

上一篇:雨刮器

下一篇:网银对账怎么操作